语文组刘增梅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公开课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也是每位老师的必备技能,但是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准备一节公开课可谓是“步履维艰”,站在讲台上展示时也是战战兢兢。那么,新手教师在准备一节公开课时应该怎么做?在听完94中何华金老师的关于“如何备好一堂语文公开课”的讲座后,我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整理如下。
一堂好的公开课具备什么特点呢?何老师首先给出了教育学专家霍懋征和叶澜给出的定义标准。霍懋征老师给出了如下标准定义:1.教学目的明确且准确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3.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4.课堂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效果好。叶澜老师认为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应该是具备以下的特点:1.有意义,学生在进入课堂和走出课堂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主要体现在学生有某方面进阶的变化。2.有效率,学生整节课有事干3.有生成性,课堂上有互动过程。4. 有常态性,即平实。5.有待改善,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完善的课堂,所以即使是公开课也不要追求完美,只有不断完善的课堂。
关于备课要备哪些要素?首先是备课标。“课标”体现的是国家对学科教学行为的要求,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次是备教材,包括教科书以及相关教辅材料,如教师参考用书、教学挂图、教学仪器设备等形形色色的图书、视听、电子教材等。再次是备学生,要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了解掌握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了解掌握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了解掌握学生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及教育状况等。还有就是备教法,教学的方法很多,如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使用条件及范围。最后就是备过程,要预设课上所有的流程。
作文语文教师,备好一节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文本解读,因此必须具备文本解读能力。文本解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而阅读教学是日常教学的主要工作。文本解读的优先方式就是素读。素读,就是直接面对文本,不依赖任何外在的资料对文本展开阅读,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真切的审美感受和独立的价值判断。教师在不借助任何辅助资料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最核心的判断,所捕获的最重要的特征,构成教学的重点。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阅读,所遇到的的疑惑和障碍,就是教学的难点。另外,素读所获得的最真实的体验,是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关键。因此,素读才能提出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也才能形成有个性、有新意的教学设计。
那么在进行素读时主要可以参考的角度有:第一、学科角度,读出文本涉及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第二、学生角度,读出学生可能的未知及疑惑;第三、教学角度,读出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可能用到的教学方法。例如:《秋天的怀念》中只出现了母亲、妹妹和我,那我的父亲去哪里了?这就是教师通过素读能够思考出的别样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角度进行全方位探究。而实际上,史铁生是有父亲的。他的父亲史耀琛,中国林业大学毕业,在十年动乱时期辗转于东北、云南等地,后调回北京林业部任职员,1996年秋因为心肌梗死去世。史铁生母亲走了后,父亲陪伴史铁生和他妹妹20年才去世。这个父亲沉默寡言,属于老实人,但确实尽到了父亲的职责。那么为什么史铁生为什么不写父亲,就可以让学生作为课下探究的问题来深化对于人物的理解和主旨的探究。
其次是要进行文本细读,读的角度有文意概括写、章法品析、字词梳理、评点批注、精段品读、语言品味、读写结合和数字运用。以品味语言的角度为例,有推敲字词法,诵读法,批注法,比较法等。比较法有增、删、移、换、联等方法,我们采用“换”的方法,将原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替换,陈列以下三句并询问学生哪一句的标点符号更好: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最后何老师提到了文本解读还需要借助资料,例如:课文系统、助读系统(单元说明、预习、阅读提示、旁批)、练习系统和知识系统;课标、教参、专业书籍等。
备好一节课在公众面前进行公开讲授,是极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件事,因此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一两天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老师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把自己这本书变得意蕴丰厚,那么在备课时才能有所可依、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