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师之窗/万涓成水
假期读《非暴力沟通》一书有感
2017-09-13

 

 

                               郭宁宁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可以引领我们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沟通时,我们所给他人的观点或反馈不应该再是间的条件反射,而应该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沟通时,我们应该准确把握特有的沟通情景,并留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只需说出观察的客观结果。

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更多的听到批评,令他人反感,排斥沟通。需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并非要求我们做到绝对的客观,不能用任何的评论,只是说将观察和评论进行区分是重要的。

尊重人性,倾听心灵的声音。

感受是天然的情感体会,想法则是带有人文色彩的认受主体特有的人文背景影响。 处于尊重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需要我们应该学会努力体会别人的感受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人的行为也许会刺激我们,但是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是我们的需要和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感受。

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准确的表达并理解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沟通的质量和生活的档次。明确了观察的结果,了解了感受,那么就要去揣摩他人的需要,并明确自己的需要。

自身的需要产生请求。

提出请求时,别人所听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表达的,为了避免误会和麻烦,提出的请求应该是清晰的、具体的,并且请对方反馈信息以确定对方是否准确的理解了我们。避免请求成为命令。

放下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体会感受,发现需要,准确的理解并引导,实现与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让爱的语言带来爱的力量,摧毁暴力的沟通,弥补语言这一人类特有却先天不足的工具,关爱人性。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与九如东路交叉口

电话:七年级 0371-65807235 八年级:0371-61656093 九年级:0371-61283522

版权所有©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1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