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师之窗/万涓成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听卢臻老师的报告有感
2014-04-17

 魏秀芳

916号上午,河南教育学院“国培计划”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观摩活动,在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我作为作课老师之一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且认真地聆听了卢臻老师关于《语文有效教学:追寻与探寻》的报告,,卢臻老师的报告,像医师一样,让在语文课上病态的自己,找到了一剂良药,让在语文课上累得喘不过气的自己,找到了一丝放松的机会,让一直在课改中彷徨的自己,找到了一把让语文回归的钥匙。

   首先说说我的教学经历,201210月之前我一直在我们当地一个算是很有名气的学校任教,学校升学率比较高,我大部分时间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回想我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我和我的诸多同事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一直就是不断地挖考点,买了众多资料书,下诸多课件,辛苦地备课,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知识点,讲考点,讲考题,讲做题的方法技巧,生怕漏掉了一点,生怕少讲了一点,谁要少讲了一点什么知识,在考试前还忐忑不安。一直不断地重复做工作,并且语文老师的备课容量的确很大,因此我的课本上总是写得密密麻麻,学生的笔记也是记得密密麻麻,同事们只讲考试成绩,学生学习语文也就是不断重复地做题,不断地写作文,我们辛苦苦苦,呕心沥血,很累很累,学生当然更苦更累,学校也说搞课改只是说说一些大方面的,合作探究,小组互动学习之类,雷声大雨点小,往往到中途就会无疾而终。甚至一年拿几个课改方案,老师们也是无据可依。根本没有什么细化的标准,至于课程标准更是很少人去看,有的甚至连是什么样子也没见过。因此卢老师的一个“匠”字概括了我多年的从教生活真是太形象了。

201210月我有幸来到了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此时我才知道学习目标的制定是何等的重要,学习目标的叙写是如此的规范。是的,一个人只要树立了正确的目标,并为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地去奋斗,那前途肯定是无量的,一节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最开始知道“教学评一体化”还是今年4月份在96中卢老师为我们所做的报告上,后来也一直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地去尝试运用,但一直很迷茫,就在这次活动上,卢老师紧紧地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并针对我的课进行了很详细的评价,真的让我豁然开朗。用教研员巩老师的话来说,我真的是三生有幸,受益匪浅,的确如此。

“一个人只要把握很简单的一点东西,就能够像神一样过一种宁静的生活。”回想这句话,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一节课都想什么都讲,面面俱到,老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学生不买账,自己还生气得不得了,真是出力不讨好。原来自己的教学一直是无效的。是的,当我们费尽心思去准备一节课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或许不买账。因此卢老师所说的树立两种意识,营造森林和栽好一棵树的意识,说的真是太到位了。

首先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必须要弄清教什么的问题,就是明白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决定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叙写,回想我自己上课,目标意识不强,更多的是关注怎么教而不是教什么,有时上课甚至不给学生出示目标,即使出示了学生可能也是顺嘴齐读一遍,而不能用心去感知,没有目标意识。制定目标时只是考虑到结合单元目标和文本内容及课后作业题,,没有基于课程标准,更没考虑到学情的问题,叙写也不规范,尤其有时用了一些不可测量的动词,感觉到制定的目标很虚。比如说关于朗读这个目标的制定,可能只是粗略地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究竟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达到什么程度,都含糊不清。今后我要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前我对语文课程标准只是粗略笼统地阅读,根本谈不上细化。细读课程标准,对于自己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争取让自己制定的目标有据可依,有价值。“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究竟要将学生带向哪里?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如果方向领错了,跑得越远,只会南辕北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叙写目标要规范,在备课时强化自己学生的目标意识,在上课时通过自己对目标仔细的阐述,让学生知道每节课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目标与教学的匹配问题,也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怎么教,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学的问题,也就是卢老师所说的你怎样将学生到到那里。这是我感受最深的第二点,当天我所讲的《爱莲说》这篇课文,共制定两个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莲的句子,至少说出两点莲的品质;2.小组合作,谈谈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仿写运用。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在怎么教这个环节上,虽然前面花了近十分钟的时间去朗读课文,但朗读不是教学目标,也就是前十分钟所做的工作都是无效教学,跟目标没有任何关系。另外衬托也是写作手法,但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讲了托物言志,对于衬托没有重点提出来,因此教学过程与目标不是很匹配。是啊,既然目标当中制定有,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去引导,那目标放在那儿又有何用呢?这一点我考虑的真是太不周全了。还有一点没有结合学情来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当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要不要莲的精神?我们要君子吗?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是的,这一点应该提出来让学生探讨,实在太有必要了。既是主旨的拓展,又是学生心灵的成长。

第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也就是我们怎么知道已将学生带向了那里。虽然在当天执教的这节课之中,当节课中,读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给人的感觉是学生一直在做着重复的工作,学生在读的方面收效甚微。读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做得特别不好,一开始给学生出示的是对整篇课文的诸多朗读评价标准,想让他们一整节课最终达到那些要求,谁知众多的标准像绳索一样勒得学生喘不过起来,评价很肤浅,很不到位,有时对学生的口头评价也与对他们制定的标准无关。因此我觉得评价实在太重要了,给予了学生相应的评价标准,他们就会找准突破口,不至于无从下手,泛泛而谈。试想在当节课当中,我如果这样设计:一、初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二、再读文本,要求:意思准确,读懂句子。三、美读写莲的句子,读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四、抓住“噫”字前后的字词句读准重音,读出作者不同的情感。五、联系实际,结合你的看法,读出你的感情。这样一来,在每一个环节都给他们相应的评价标准,学生就知道该怎样去读了,读出文本,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能够读好了,那么这篇文言文不言而喻学生一定是弄懂了。另外当堂的检测等结果性目标也必须与目标一致,也就是当堂学什么,当节课就练什么,当天的作业布置也是如此,指向性很准。这一点是最值得我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学习的,一节课学生学习到一个知识点,这一点他掌握好了,今后我们就不用再讲,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没抓住。试想,每节课学习一个知识点,初中三年下来,他能掌握多少知识啊。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而我们呢?只是一味的重复。

我也深深地认识到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花架子,“学生能力没成长,课再花也是无效课。”卢老师说的真是太到位了。每次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害怕学生不会回答问题,冷场,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害怕自己驾驭不了学生,不过我也有一些困惑和疑问想与卢老师探讨:教学评一体化,是不是每个环节都要去制定评价标准,会不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很死板,没有语文味?有的时候,目标之间要想有明确的界限的确很难,比如说写作手法,有时就会在涉及到内容的讲解里或者分析作者的情感中,要做到跟后面怎么教匹配,的确很有难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去合理的评价,这些都是我很难把握的。每个班学情不一,又怎样去制定学习目标?对于那些学习很不自觉的学生,这样会有效果吗?

我知道这样的困惑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不再惧怕,因为卢老师的教学评一体化,给我的课堂指明了方向。这种影响,真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今后我要不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评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严谨。尤其在目标的制定与叙写上,要多用心思,做到教的过程与目标匹配,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从而解放自己,解放学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的做到轻松而又高效。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与九如东路交叉口

电话:七年级 0371-65807235 八年级:0371-61656093 九年级:0371-61283522

版权所有©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1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