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一个两岁岁大孩子的妈妈,每天除了教学,就是处理生活中的琐事,没有时间为自己去选择、去甄别一本好书给自己阅读、欣赏。
所以,在此,我要感谢好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也许她认为我也是书中提到的那种“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的那种教师。我很荣幸,也很感激,感谢让我与《教学勇气》相遇,感触最深的便是《教学勇气》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之中(为伟大事物魅力所凝聚)
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多么孤单
整个世界任你想象遨翔
像大雁般朝你呼唤
声声叫人心动
一再宣告
你在万物之家的地位
有人说,这是孤单的诗句,而我确认为无论我们怎样生活一个人或是一家人,无论在冰岛或是热带,我们都是地球世界上万物的一份子,这就是——共同体。
一、 共同体
看的第一天,我一直在问自己:共同体是什么?什么是共同体。
书中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在90页中,有这样一句“探讨那种教与学所需要的、能帮助更新和实现教育之本的促成关联的共同体。”
那么,我认为共同体是一起为一个目标努力的人,或者一起在一个环境下生活的人。共同体无法在分离的生活中扎根,在共同体形成的外在形状和形式之前的一段日子里,他一定要在完整的自我中生根。
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新知识,一起复习旧知识就是教与学的共同体,在这里,教师和每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组成共同体。当我们为某个学生解答疑惑时我们和这个学生就形成共同体,这些都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在我们的年级组里,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一起集体备课,此时,我们也是共同体,是教师的共同体;上课时,我们组成课上的共同体,而一下课,学生们走出教室和操场上的活动的学生组成课间活动的共同体。
所以,共同体没有人数限制,没有年龄限制,只有目标的一致,共同体不会恒久不变,但,它时刻存在。
二、认知的重要
认知的影响是本章的核心,那么认知是学习的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效的认知,在本章中,帕尔默用两个有趣而又直观的图解做了解答:
1、客观主义者关于认知的神话
看这幅图,认知来自于专家对客体的理解,而那些外行就只是单方接受、复制专家传递的一切知识客体信息。
我想到了教育,如果知识客体指的就是学习内容,那么专家传递的就是信息就是那些教参上的条条框框,而教师再把教参上的东西生搬硬套的复述给学生,学生不用动脑,不用和所认知的部分进行接触,只是记忆教师的复述就好,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脑海里的认知结果和教参的是一样的,这样的学习是无脑力的,是无趣的,是统一工业化的模式,那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未来的孩子们都只会复制,只会记忆,那里还有思考,怎么会有论争?那么是世界将一味的固步自封,一直维持传统,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只是保护旧思想,旧观点,就会葬送发展、进步、提升、“学习”就变成灌输与被灌输,课堂上有的只是听、记,没有大脑的思考,没有灵魂的碰撞、没有个性的凸显,有的只是好像流水线上下来的千百万个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只是外表不同罢了,这就是统一结果而无视过程的失败教育的可怕后果,而真正优质的教育总是重视过程多于成品。
2真正的共同体
在图上,每个求知者从主观看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是一放在共同体中就会发现,他对其他的求知者,还有放在共同体中心的主体,一切出现在共同体中的人、物都会有交流、有沟通,这样才会在心中有所思考,形成不同的但是属于自我的收获,这时的认知是完全基于自我理解感受之后的升华,沉淀,不再是一味的灌输,这是自己的认知,是独一无二的收获,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时的陆游就强调做学问的诀窍不是字面上明白就行,不是记住就行,而是要竭尽全力的躬行实践,才能把浮于字面的知识渗入骨髓,融入心中,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有效的,正如一个热闹的市集上, 大家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表达着不同的看法,当然对于别人发表的不同看法也会有自己的理解,当市集结束,每个人比来之前都更加了解目标的内容,而且收获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收获得来的认知是在自我的感受基础之上完成的。所以事物是在我们的学习共同体中,是一个日渐清晰的自我认知世界的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绝对不是被人灌输,是所有求知者与认知主体间的永恒共舞,是教师与学生的在教学共同体中永远的教学相长。
三、教育最佳、最优的状态
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我们邀请多元化进入我们的共同体之内,不是为了行政上正确,而是因为伟大事物各式各样的奥秘需要多元的观点。
我们采用多重含意的解释,不是因为我们很困惑或不能作出决定,而是因为我们清楚我们的概念不足,不能包含浩瀚的伟大事物。
我们欢迎创见性的论争,不是因为我们愤怒或怀有敌意,而是因为有必要透过论争来纠正我们对于伟大事物本质的偏见。
我们奉行诚实,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应该彼此真诚相待,还因为对我们亲眼看到的事物说谎就等于出卖了伟大事物的真理。
我们体验谦卑,不是因为我们打了败仗、输了,而是因为我们只能透过谦卑这片透镜看到伟大事物,而一旦我们看到了伟大事物,谦卑是我们惟一应有的态度。
我们透过教育成为自由的人,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特殊的信息,而是因为只有被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吸引才能战胜任何形式的暴君。
在这段话中,帕尔默列举了几个关键词:多元化、多重含义解释、创见性论争、奉行诚实、体验谦卑,自由的教育。
给每一件事物以生命,将自己融入学习,把一切都放在平静的共同体中,不带有一丝一毫的偏见,一点一点的认识他们,听从心、听从思想就像跃上自由的小马,任它带你去高山、深谷、丛林、还是海洋,这样的学习就是我们的理想。